让宣讲更有国际范儿!浙江外国语学院多语种向世界宣讲

2021年08月23日 12:51:28 来源: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: 记者 王璐怡 通讯员 岑盈盈

  浙外多语种宣讲团成员郎语璐(右)在延川县东关小学开展宣讲。浙外供图

  “This is a garden with thousands of lotus(这里是千荷园)……”流利的英文、地道的发音,不久前浙江外国语学院多语种宣讲团成员、英文专业大二学生黄暖成功完成了第二期“探美浙江”的拍摄。8月上旬,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和浙报集团联合打造的“探美浙江”正式上线。这档由浙外多语种宣讲团成员当“导游”,通过探访浙江各地、讲述发展故事,展示浙江建设“重要窗口”的节目,是学校多语种宣讲团面向世界宣讲的新尝试。目前,第一期节目点击量已超32万。 

  浙江外国语学院外语类专业有15个,涉及英语、日语、西班牙语等外语语种达13种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,学校依托外语专业优势,创新组建了多语种宣讲团。宣讲团成员由理论知识扎实、业务水平突出的师生组成,他们发挥各自专业技能,运用多种形式,在线上线下积极讲述红色故事、中国故事、浙江故事,让理论宣讲更具国际范、吸引力和感染力。成员人数也从开始的43人发展到如今的100人。

  宣讲团成员、巴西籍外教施若杰与学生互动。浙外供图

  学校阿拉伯语专业副教授刘彬有着20年党龄,是最早加入多语种宣讲团的教师之一。今年4月,学校组织开展“百场党课、观照百年”微党课视频宣讲活动,宣讲团成员第一时间响应,撰写外文讲稿,精心策划拍摄了“改革开放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”“中国共产党人的旅俄足迹”等13个主题的多语种微党课视频。刘彬用阿拉伯语讲述的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》是首个推出的微党课视频。

  5分钟不到的短视频中,他结合自身经历,从家电变迁这一小切口进入,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民族工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弱到强的伟大实践。微党课视频一经发布便迅速在许多人的朋友圈传开,播放期间不少人还“催更”,期待每天听到不同语种讲述的中国故事。

  多语种宣讲团的活跃也吸引了巴西籍外教施若杰的加入。2015年施若杰来到浙外,负责教授葡语口语、听力和巴西历史。他对中国政治文化有浓厚兴趣,还参与翻译了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I-II》葡萄牙语版。加入宣讲团后,他更积极地利用自己的社交软件进行分享。除了不时分享西文版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外,还拍摄分享自己走访中国革命历史纪念馆、在中国乡村旅游、接种疫苗等故事,让更多国外友人真实了解中国红色故事、农村发展故事和抗疫故事。

  借助暑期社会实践,多语种宣讲团还走出浙江,把好声音传到了更远的地方。浙外“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”学习教育活动已有4年,今年师生共同组建了15支小分队分赴省内外15个地点开展实践。与往年不同,这一次,头顶“宣讲员”新头衔的队员们在实践之余,还积极讲好党史故事。在陕西延川县梁家河村,宣讲团成员郎语璐和小伙伴通过讲红船故事、画心中红船等活动,让当地小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
  据悉,浙外多语种宣讲团接下来还将建立健全宣讲机制,通过聘任导师、建立课题组等方式,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,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、讲述浙江。

责任编辑: 邹姗琳
相关阅读